碳中和食品:舌尖上的“雙碳”解決方案
(日期:2022/7/31 17:44:25)
浏覽人數:246 |
|
![]() |
現在,有越來越多打著碳中和標簽的食品湧現。
近日,经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认定,某品牌有机山茶油实现产品预先碳中和,成为全国首个山茶油碳中和产品。現在,有越來越多打著碳中和標簽的食品湧現。 什麽是碳中和食品?碳中和食品的營養價值會不會降低?爲什麽要推出碳中和食品?針對這些問題,科技日報記者采訪了相關專家。 涉及食品生産過程各環節 “碳中和食品,就是指在生産過程中‘溫室氣體排放量小于或者等于零’的食品。”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科技傳播部主任阮光鋒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一種食品能否被稱爲碳中和食品,需要經過專業的碳排放交易所認定,與有機、綠色食品的認證有些類似。 6月9日,全國首批零碳認證有機蔬菜在盒馬全國門店上市。這些蔬菜包裝袋上貼有一個綠色的圓形標識,標注了它們屬于“零碳農産品”,代表著這包蔬菜在生産過程中溫室氣體的淨排放量小于或等于零。 食品是通過什麽方式實現碳中和呢? 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2021年發布的《企業碳中和路徑圖》報告指出,食品擺上餐桌前需要經曆從研發、收獲、加工、分銷、零售到儲存的層層環節。其中,每個環節均會産生一定量的溫室氣體。 “要實現食品的碳中和,其實就是通過控制食品生産全過程中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的排放,實現最終産品的碳中和。這涉及到食品的研發、收獲、加工、分銷、零售到儲存等各個環節。”阮光鋒說。 阮光鋒表示,碳中和食品主要是對食品生産過程進行控制,因此對食品本身的營養並沒有實際影響。在營養價值、口感等方面,碳中和食品和非碳中和食品在理論上不會有明顯的差異。“不過,碳中和食品相對于普通食品,售價應該會貴一些。”阮光鋒分析道。 阮光鋒表示,嚴格來說,我國現階段還沒有全面、專門地推廣碳中和食品。而在2020年9月的聯合國大會上,中國承諾力爭在2030年實現碳達峰的目標、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因此,推廣碳中和産品勢在必行。 在此背景下,伴隨著碳達峰、碳中和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包括食品行業在內的各行各業都開始行動起來,爲實現“雙碳”目標助力。 食品零碳生産正加速推進 農業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刘锐表示,食品产业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四分之一,推动食品产业早日实现碳中和刻不容缓。 據悉,食品産業可細分爲畜牧業、農作物生産、土地占用和生産供應鏈四個方面。劉銳表示,排放量最高的爲畜牧業,占比高達31%。其次是農作物生産,該産業碳排放主要來源于稻田産生的甲烷和耕地施加氮肥時分解出的一氧化二氮。剩余的部分可追溯至耕地擴張或集約化處理引起的碳固存損失和在食品的生産供應階段,倉儲運輸帶來的電力和能源消耗、食物浪費以及制冷劑逸散等。 爲助力實現“雙碳”目標,零碳食品生産正在加速推進。 農業的减碳工作备受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加快推进農業绿色发展,促进農業固碳增效。零碳负碳农产品生产可以有效推进区域農業温室气体减排和农田土壤固碳,提升生态農業土壤碳汇。 在食品飲料制造業中,碳中和實踐也正在加速。例如,伊利、蒙牛等企業正在積極布局零碳産品,雀巢公司也發布了其在中國市場的首款碳中和産品。劉銳認爲,企業應加大綠色低碳食品開發,響應國家減排降碳的政策,主動將碳中和目標納入企業未來的發展戰略,增加科研技術投入研發低碳生産技術,爲可能到來的碳貿易壁壘做好准備。 零碳食品相關標准制定工作也在摸索之中。2022年,江蘇省市場監管局聯合南京國環有機産品認證中心有限公司,在全國率先探索開展食品農産品碳認證制度研究,制定了《零碳負碳農産品溫室氣體排放評價技術規範》,並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取得認證資格備案,開創了我國零碳負碳農産品認證標准制定的先河。 |
科技日報 |
|
![]() |
 |
|
中國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企业新闻是本站品牌会员企业自行发布的新闻,若产生任何法律纠纷均与本站无关,特此声明!
※ 联系方式:中國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品牌策劃營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