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换机周期不断延长,就意味着其对手机的綜合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數字,今年5月我國手機出貨量爲2603.7萬部,同比增長25.2%,增幅爲近一年半以來的第二高位。這樣的數據令業界樂觀,因爲自今年2月以來,我國單月手機出貨量就不再負增長了。

事實上,近幾年,手機市場一直面臨著“天花板”。在過去的10年裏,受益于移動通信網絡的建設,智能手機不斷更新換代,出貨量和出貨金額也在逐年增加。但近兩年,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化,手機市場邁入了存量市場,而由于沒有新的突破性技術應用,消費者的換機周期自然也就不斷延長了。消費者的消費模式也因外部技術環境而發生變化,從過去爲適應新技術應用新功能而追逐新機型,到現在長期使用既有機型,輕易不換機。畢竟,現在的手機更像是一個平台,輕易換機,意味著平台之上的各種應用程序和數據資料,都要一並遷徙,折騰一番並非易事。
其实,在技术突飞猛进和通信网络建设大面积铺开的时期,国内手机厂商和相关企业是“搭上车”的。在2008年,全球前六的手机厂商中,国产品牌只有一席,而到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前五名中,中國品牌占据三席,在全球市場份额达到了35%。更为关键的是,手机涉及上下游诸多企业,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手机相关企业148.5万家,头部手机厂商的些许晴雨,都会对上下游企业产生很大影响,加之我国手机产业体量大。正因如此,手机企业的转型发展,涉及面甚广。
在相關通信技術沒有得到突破性應用的情況下,手機企業要做的,不應是在既有的存量市場中爭搶蛋糕,而是要盡可能將蛋糕做大。而將蛋糕做大的前提,就是尊重現有的市場規律,即既有市場的消費者已經有了新的消費習慣,而新興市場的發展,依然是需要技術來帶動。
对于既有市場而言,当消费者的换机周期不断延长时,就意味着其对手机的綜合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端手机市場需求量上升。以今年第二季度为例,高端手机对整个市場的贡献已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销量占比超过两成。
而新興市場的範疇則更爲廣泛,一是空間上的新興市場,二則是時間上的新興市場。在空間上,不少發展中國家的通信網絡體系正在建設和發展中,這些國家對智能手機的需求也在上升,如何更好地“出海”,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值得思考。當然,海外市場終歸也是有限的,也會隨著手機需求達到天花板而進入存量市場,這只是時間問題。
空間上的新興市場是有限的,但時間上的新興市場則是無限的。在未來,一旦技術積累達到一定程度,相關技術突破還是會到來的,這同樣也只是時間問題。當下,不少手機企業爲了突破,開始向穿戴設備、虛擬技術等方向發力,這些努力並非“不務正業”,而是在進行相關技術探索和積累,雖然並非每一條探索路徑都能結出付諸實用的果實,但這樣的探索卻是必不可少的。
智能手機從出現到普及,曾經讓全球的手機市場出現大洗牌,中國手機企業搭上了這一次洗牌的風口,在全球市場上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這既離不開相關企業的創新和嘗試,也與相關基礎設施建設不無關系。技術進步是不會停止的,隨著新技術不斷研發,未來的下一次突破隨時可能發生,能否搭上下一次的風口,甚至是主導下一次的風口,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趙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