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國産手機品牌已密集推出相應的AI應用、AI智能體。
“AI時代已經到來。”榮耀CEO李健28日在接受采訪時已經將其手機廠商稱爲“AI終端生態公司”。他認爲,相較于智能手機這一存量市場而言,AI重構終端産業承載著未來機會。
今天,擁抱AI,已成中國手機廠商必選項。
去年以來,國産手機品牌已密集推出相應的AI應用、AI智能體。
2024年,OPPO創始人、CEO陳明永就指出,2024年是AI手機元年。他認爲,未來5年,AI對手機行業的影響,完全可以比肩當年智能手機替代功能機。
2025年,DeepSeek的大範圍應用無疑加速了這一進程。
如今,AI通話摘要、AI消除等功能幾乎成爲中國手機廠商新品的標配;華爲小藝、OPPO小布、小米小愛和vivo小V等國産手機上的AI助手,正在逐漸成爲蘋果Siri曾經夢想的樣子。
今年4月,工信部介紹一季度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時指出,當前國産廠商研發的AI手機、AI電腦、AI眼鏡等智能産品已超百款,實現了“智”變升級。
李健說,AI時代會帶來各種AI終端。“我們現在與各大好公司的好産品,共創共享,我們就成了一個AI終端生態公司。”在28日晚的榮耀400系列發布會上,他還展示了一款機器人,跑步速度已經達到4m/s。他認爲,當下需要在整個産業鏈層面的生態思維。“這需要行業夥伴團結合作,用開放的思維去共創、共享,做好生態建設。”
不斷叠代的手機産品、不斷擴展邊界的手機廠商都顯示,中國是全球最具規模的消費市場之一,中國蓬勃發展的産業生態與廣闊的應用場景。
這也正是各方看好中國發展前景的底層邏輯。正如英偉達CEO黃仁勳所說,“與中國企業的深度合作,也使我們成長爲更具競爭力的國際化企業”。
記者注意到,已有地方出台支持AI手機等智能産品發展的舉措。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近日印发的《北京市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行动方案(2025年)》提出,布局智能产品关键产能。针对AI PC、AI手机、AI眼镜、智能机器人等智能产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牵头建设中试平台、智能产品柔性生产线,对符合条件的中试平台及柔性产线建设项目给予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