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點對軟件管理發展的影響
(发布日期:2006/4/21 10:37:10)
浏覽人數:
165
鼠標雙擊自動滾屏
工业时代的管理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全球的文明国家,我在这里只谈及美日两个国家的软件管理,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国家与软件管理的发展史有密切关系。我并不是说其他国家没有用工业生产管理模式来管理他们的软件生产。
目前全球先進國家的管理人才,受的都是工業時代管理的訓練。而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在軟件産業的初期,許多軟件機構的高層本來出身于硬件業,因而他們著重實體管理,甚至工廠式管理。在60年代,美國軟件科學家大多認可NATO研究小組提議的軟件工程概念,即認爲軟件開發規律同工程一樣。而日本的軟件科學家多認可軟件管理如同工廠的概念。但美國軟件科學家及工作者對軟件工程的概念其實十分含糊,不但有很不同的理解和方法,執行時紙上規律和實際行動也大大脫節。但日本的軟件工廠的概念則比較清晰和明確,執行也比較嚴格。其主要理念就是運用管理工廠的方式來管理軟件生産。日本在工業上有質量管理的優良傳統,當軟件業成爲日本計算機的主要産業時,他們就嘗試把質量技術與軟件工程聯系起來,這兩者結合的結果就産生了軟件工廠。它曾經給日本帶來了一些優勢,尤其是在軟件再用及成本控制方面。但是其問題(以對實體的方式管理智力工作者)也逐漸暴露出來,這導致日本至今關于軟件業發展的論文在世界主流雜志上幾乎沈寂。
而美國的情況則與日本有些不同,美國在軟件工程上沒有日本軟件工廠那樣規範化和紀律化。有不少美國人稱軟件開發者爲“牛仔”,並稱軟件開發是“黑法術”。在沒有真正明白應怎樣規範軟件生産之前,由于不嚴格執行紀律卻能夠減少無謂的壓抑,這令美國軟件業在創造能力及新科技的采納能力上都比日本有一定的優勢。但由于美國還沒有系統性地解決智力協調及智力成果的管理問題,美國的軟件開發成本仍然很高,而大型軟件開發的失敗率在這25年間也居高不下。 資料下載:[焦點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