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貿組織與沈陽國企改革
(发布日期:2005/9/7 15:32:08)
浏覽人數:742 |
鼠標雙擊自動滾屏 |
![]() |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所以说,最终承受人世冲击的是企业卢国有企业是我国各类企业中最不适应市场竞争的。因此,认清世贸组织对国企-改革的影响,对于我们应对人世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沈陽國企的現狀
工業是沈陽經濟的命脈,而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是沈陽工業的脊梁。目前占全市工業企業總戶數0.97%的國有企業,所擁有的資産總額卻占規模以上工業的76%,實現工業戶值占83%。通過三年改革與脫困,目前我市國有大中型企業的虧損面已降至18%。大多數國有企業基本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國有經濟的運行質量明顯提高。這些爲國企更好地應對人世挑戰,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同時我們也應看到,國企狀況的好轉,相當程度來自于國家政策的幫助與挾持。目前經濟工作者和理論工作者就以下方面達成共識:國企改革盡管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但深層次的問題並未解決。主要表現在:一是現代企業制度還很不規範,法人治理結構問題仍然沒有解決;二是結構調整步履爲艱,企業規模偏小,産業集中度低,重複建設、盲目上馬所引發的後果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調整過來:三是"造血"機能薄弱,設備老化,創新能力不強。這些都將制約著國企的長遠發展,削弱了我們迎接入世挑戰的能力。
入世對國企的影晌
加人世貿組織給沈陽國企改革帶來的影響表現在以下方面: (1)資本密集型企業受沖擊較大。目前,我國具有比較優勢的是各個産業中勞動力相對密集的階段,處于比較劣勢的是各産業中資本過度密集的階段。沈陽市作爲老工業基地,主要有機床、輸變電、通用機械、重型礦山機械、機械基礎件、儀器儀表等六大行業。當中生産周期長、附加值和技術含量低的機械類産品居多。根據世貿組織的相關原則,以上企業會受到較大沖擊。(2)政府保護將難以爲繼。加入世貿組織之後,政府對于國民經濟不合理幹預會日趨消失。以往,國企受到政府的多方保護,如:政府通過關稅和非關稅壁壘,保護國內市場。入世後,這些保護將逐漸消失。同時,政府通過扭曲商品和要素價格、政府財政、銀行貸款等方式給那些背負政策性負擔的國企以補貼,常被發達國家提起反傾銷訴訟。所以,從長遠看,這些補貼必然取消。會使我市國企面臨極大挑戰。(3)國企發揮比較優勢帶來推動力。世貿組織背後根本的經濟邏輯是,資源在全球範圍內按照比較有時原則進行配置。隨著對中國的各種不公正貿易待遇的消除,中國勞動密集型企業和産業競爭優勢將會更好地發揮,最終提升中國的要素秉賦結構和産業、技術結構。政府按照世貿組織的規則取消對國企的各種保護後,企業會倒逼政府解除政策性負擔。這無疑能促進國有企業改革深入推進。
應對入世采取的措施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入世給我市國企帶來了機遇是潛在的,而挑戰卻是現實的。要將挑戰變成機遇,我們還需付出艱巨的努力。
加入世貿組織意味著我國國企同國外企業在世界經濟的舞台上平等競爭。人們已經越來越認識到:中國和西方的差距不僅在于生産力,更在于制度。也就是說,我們的某些制度沒有西方國家更有效率。科技是第一生産力,這是勿庸置疑的;但制度是更核心的生産力。因爲科技是人類的發明,而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則需要好的制度。要使科技變成現實的生産力,就需要有一個平台,這個平台就是制度。制度的不斷創新是生産力發展不竭的動力。
當前應對人世的挑戰,制度創新的當務之急如下:一是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切實轉換企業經營機制。企業制度不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法人治理結構不健全,是影響企業競爭力的深層次原因。必須進一步深化企業改革,建立具有生機和活力的經營機制。二是形成新的投融資體制。今後要努力將企業的外部環境治理好,從根本上解決困擾企業的外部問題,以形成有利于國企技術改造和發展的社會環塘和市場環境。三是按照比較優勢的原則調整我市産業結構。要破除追大超洋的思想,要立足于我市資源秉賦條件,充分考慮外資企業和外國産品進入後帶來的變化,發展那些具有比較優勢的産業,以期增進我市經濟的整體實力。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