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袖企業在後多元化時代的回歸之路 
(发布日期:2006/1/10 16:45:28)
  浏覽人數:270

点此滚屏鼠標雙擊自動滾屏 

      一股回归主业的潮流正在中国多家领袖级企业里悄然展开。联想、新希望、东方希望、夏新,尽管身处不同行业,这两年却仿佛受某种无形规律驱使,暂停甚至卖出一度着力开拓的新业务,开始向主业的回归之旅。

  這當然不應被簡單地被理解爲一種保守、乃至後退。看似只是劃定不同的業務範圍這麽簡單,但這個過程,是中國企業家對企業本質、經營理念、企業戰略、産業規律、商業邏輯的反思與重新認識,是中國企業家從初期企業家精神(機會驅動)到成熟企業家精神(戰略主導)的一次群體曆險。

  比如新希望副總裁王航就說出這樣的話:“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尤其前段時間看到一些民營企業出事,我們更堅定了我們的認識,即要把企業經營好,一定要有一個概念:資源和能力不是無限而是有限的,一定要搞清楚你在有限的資源裏你要做什麽,怎麽做才能對企業、國家和社會回報最大化。”

  有些規律不可違抗,但從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麽、到以爲知道自己能做什麽、再到知道自己不能做什麽,這條道路畢竟需要中國企業自己去走、去總結。很難說20來歲的中國企業已經盡除少年心氣的浮躁一面,但不能否認的是越來越多的企業家願意在常識與規律的框架下修正自己昔日的夢想。

  當然,“回歸”並不是說把昨天的“老事”揀起來簡單重複。否則豈不又會面臨當年出走時的瓶頸?回歸之道,包含如何對新老業務再度平衡(有的對新業務全部割舍,如聯想;有的欲以新業務資源支撐老業務,如東方希望),包含對原有主業的重新定義(如新希望把自己從“飼料企業”新定位于“農牧業企業”),包含對原業務模式的改造、業務地理範圍的拓展(如聯想回歸後開始重視直銷,並收購IBM PCD),等等。

  名爲回歸,實則已是一條不同的路,換了風景。

    信息來源:中國企業家
打印本篇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