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公民的中國答案
(发布日期:2006/3/23 9:47:56)
浏覽人數:
202
鼠標雙擊自動滾屏
早在2003年,身为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的王志乐就开始对跨国公司如何强化公司责任进行了调查研究。当时,国内学术界、媒体对于“公司责任”这个领域的研究、报道几乎是一片空白。
近年來,“企業公民”成了一個越來越熱門的話題,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企業社會責任”不僅成爲企業界各類高峰論壇、年會多次討論的話題,也引起了媒體甚至是普通民衆的廣泛關注,這讓王志樂感到很欣慰。
現在,“如何讓更多的中國本土企業盡快覺醒,加入到強化公司責任的隊伍中來”成了這位老人最關心的問題,2006年2月16-17日,在他的積極倡導之下,由商務部研究院跨國公司研究中心和《當代經理人》雜志社等單位聯合主辦的“公司責任與軟競爭力”峰會應運而生。
峰會期間,在對多家跨國公司采訪的過程中我們發現,許多跨國公司的核心理念裏都包含了“企業社會責任”這樣的表述,而“企業公民”在他們眼裏則是一個“MADEINCHINA”的典型詞彙。那麽應該如何定義企業的社會責任呢?
由王志樂主編的《軟競爭力——跨國公司的公司責任理念》一書中這樣說:企業社會責任就是企業在創造利潤、對股東利益負責的同時,還要承擔對員工、對供應商、對金融機構、對社區以及對所在地政府的社會責任。
的確,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進入到中國,他們的到來不僅推動了中國經濟的發展,也給中國帶來了許多先進的管理理念。公衆判斷一個企業是否成功的標准已經不僅僅局限在一個企業爲社會創造了多少財富上,企業是否能夠爲自己的員工提供安全的工作環境,企業對待客戶、股東和企業周邊社區所采取的態度以及企業在社會公益事業上的活躍程度都已經成爲一個成功企業不能或缺的必要條件。在全球經濟環境越來越趨向透明的今天,公衆獲得信息的渠道也越來越趨于多樣化,所有中國企業,這其中既包括在華的跨國公司也包括中國的本土企業都應該用上面的標准檢驗、規範自己的行爲,履行自己作爲企業公民的義務。
资料下载:[《当代经理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