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人員如何挖掘客戶的需求
(發布日期:2014/6/16)
浏覽人數:2018 |
![]() |
|
銷售就是介紹商品所提供的利益,以滿足客戶特定需求的過程。商品當然包括著有形的商品及其附帶的無形的服務,滿足客戶特定的需求是指客戶特定的欲望被滿足,或者客戶特定的問題被解決。因此,對于酒類銷售人員來說,在取得客戶的信任後,要通過“提問”+“傾聽”搜尋到客戶的需求所在。
銷售人員只有把問題找准了,才能“對症下藥”,真正地幫客戶解決既有問題。所以說,提問對于銷售人員開拓新客戶、促成新銷售的成功與否很關鍵,如果銷售人員不能通過有效地提問探查出客戶的真正需求,銷售人員就很難完成銷售。在現實中,很多銷售人員在這一環節做得相對薄弱,尤其是經銷商旗下的銷售人員沒有站在客戶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他們只是想把産品盡快地銷售出去,因此,從溝通的一開始到結束都是喋喋不休地談自己的産品,最終導致銷售失敗。
正反案例情景再現
【案例一】
小王是江西上虞某白酒經銷商麾下的銷售人員,小王在贏得某B類酒店采購部張經理的信任後,爲了把酒品盡快地銷售給張經理,小王就開始向張經理介紹自己的産品,他們的對話如下:
小王:您好,張經理!我們這個産品的包材和瓶型是國內一家知名的設計公司設計的,你看一下這款産品的包材非常漂亮,消費者一定會喜歡的。
張經理:這款産品的包材是很漂亮。
小王:這款産品的酒水是國家級白酒評委XX研發的。
張經理:酒水確實不錯。
小王:銷售我們這款産品,可以掙到40%的利潤,另外,我們還有10%的促銷支持。
張經理:聽起來,銷售你們的産品應該能賺不少錢。
小王:如果您需要,可以先進一批貨銷售一下試試,這麽好的産品加上這麽大的利潤空間,你銷售我們的産品一定能賺嗨。
張經理:實在對不起,我們目前沒有考慮新産品進店銷售,等過段時間,我再通知你。
小王不明白客戶爲什麽會拒絕自己,或者說客戶爲什麽拒絕這麽好的産品。
小劉和小王是同事,在面對同樣的客戶,我們看一下小劉在贏得客戶的信任後是如何和客戶溝通的。
【案例二】
小劉:您好,張經理!你平時選擇什麽樣的白酒産品進咱們店銷售呢?
張經理:我們選擇白酒産品,首先考慮的是産品的質量,另外是産品的利潤空間、售後服務、包裝和瓶型。
小劉:張經理,你所說的産品質量是指?
張經理:我所說的産品質量要達到國標標准。另外,口感和度數要符合我們當地消費者的消費習慣。
小劉:張經理,是什麽原因讓你覺得産品質量如此重要呢?
張經理:上次我進了一款産品,包材確實很漂亮,但是消費者喝了以後反應上頭,還有的消費者說我們銷售的是假酒,現場就要求賠償……
小劉:如果我們的産品能滿足您的質量要求,而且我們給您合理的利潤空間,並且保證每周至拜訪一次,爲您做好售後服務。您會選擇銷售我們的産品嗎?
張經理:自從上次那款産品出現質量問題後,以後所有進我們店銷售的産品,都要經過我們公司的李經理和王經理品鑒以後,才能確定是否銷售該産品。
小劉:您看是明天晚上還是後天晚上,您邀請李經理和王經理,就在咱們飯店品鑒一下我們的産品,由我們來招待,順便每個人贈送一箱品鑒酒.……
張經理:我們明天晚上有一個中層會議,後天晚上安排品鑒你們的産品吧。
小劉:謝謝您張經理!我們後天晚上見。
通過王經理和李經理的品鑒後,最終使得産品成功進店。
解析成功案例背後誘因
通過以上小王和小劉的案例對比,顯而易見的是,小劉比小王做得好。因爲小王只是想把産品盡快地銷售出去,因此從一開始到結束都一直在與客戶單純陳述自己産品的特征,結果無法打動客戶而導致銷售失敗。而小劉則是通過向客戶有效的提問,提問的關鍵是問到了客戶關心的問題,然後根據客戶的回答來了解客戶的需求,從而圍繞著客戶的需求來陳述自己産品的特征和提供解決方案,最終導致銷售成功。
【小劉的案例分析】
在和客戶溝通的過程中,對客戶提出第一個問題很重要,這關系到我們和客戶的溝通是否能繼續下去,所以第一個問題上我們就要能夠直接涉及主題。而不是那些客套的沒有意義的問題。
例如:小劉向客戶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探究性的問題)
小劉:“您好張經理!你平時是怎麽選擇白酒産品進咱們店銷售的?”或者“您好張經理!你平時選擇什麽樣的白酒産品進咱們店銷售呢?”
張經理:我選擇白酒産品首先考慮的是産品的質量,另外是産品的利潤空間、售後服務、包裝和瓶型。
因爲小劉已經贏得了客戶的信任,對于這樣的問題,客戶一般不會拒絕回答。這樣小劉就可以通過客戶的回答來繼續調整思路而提出下一個問題。例如:小劉向客戶提出的第二個問題:(探究性的問題)
小劉:張經理,你所說的質量是指?
小劉:張經理,你所說的利潤空間是指?
小劉:張經理,你所說的售後服務是指?
張經理:我所說的産品質量要達到國標標准。另外,口感和度數要符合我們當地消費者的消費習慣。
張經理:我所說的利潤空間是指,我們的利潤不能低于40%。
張經理:我所說售後服務的標准是,銷售人員每周至少拜訪一次並且及時調換産品。
通過客戶對第二個問題的回答,小劉就可以提出第三個問題:“是什麽讓你覺得這一點很重要?或者爲什麽你覺得這一點很重要”。這一類問題能夠引出客戶真正的需求。客戶認爲哪一點最重要?原因又是什麽?這些答案將是促進銷售成功的關鍵。例如:小劉向客戶提出的第三個問題(探究性問題)
小劉:張經理,是什麽原因讓你覺得産品質量如此重要呢?
張經理:上次我進了一款産品,包材確實很漂亮,但是消費者喝了以後反映上頭,還有消費者說我們銷售的是假酒,現場就要求賠償.……
小劉:張經理,是什麽讓你覺得利潤空間如此重要呢?
張經理:我們公司每個月都有績效考核,我們銷售産品所獲得利潤是和我們獎金挂鈎的.。
小劉:張經理,是什麽讓你覺得售後服務如此重要呢?
張經理:由于我們飯店倉庫比較小,很多供貨商售後服務不及時,結果造成暢銷品斷貨,滯銷品積壓占滿庫房,使得其它産品無法入庫……
這時,小劉緊跟著就提出了第四個問題,“如果我們的産品能滿足的你需求,您會不會選擇我們的産品呢?”需要注意的是,在這裏最合理的價格並不一定是最低的價格。對于這樣的問題,客戶的回答給了小劉一個清晰的答案。這是一個包含前三個問題所有信息的反饋問題,是典型的“如果我們怎麽樣,您會怎麽樣”的問題。這個問題會引出客戶的承諾,實際上這時就會一目了然了。如:小劉向客戶提出的第四個問題:(暗示性問題)
小劉:如果我們的産品能滿足您的質量要求(我們的産品是國家級白酒評委XX研發的),而且我們給您合理的利潤空間,並且保證每周至拜訪一次,爲您做好售後服務。您會選擇銷售我們的産品嗎?
張經理:自從上次那個産品出現質量問題後,以後所有進我們店銷售的産品,都要經過我們公司的李經理和王經理品鑒以後,才能確定是否銷售該産品。
這個時候,小劉把最後一個問題擺出來,這個問題旨在敲定具體的品鑒日期、數量等,爲客戶提供一個實實在在的證明。如:小劉向客戶提出的第五個問題(解決性問題)
小劉:您好張經理!您看是明天晚上還是後天晚上,您邀請李經理和王經理就在咱們飯店品鑒一下我們的産品,我們來招待,每人贈送一箱品鑒酒。
張經理:我們明天晚上有一個中層會議,後天晚上安排品鑒你們的産品吧。
小劉:謝謝你張經理!我們後天晚上見。
“提問+傾聽”需把握的原則
通過以上案例分析,使我們了解到,銷售人員要想發掘客戶的需求必須要通過“提問+傾聽”。因爲客戶只會關心他們的需求,而確定他們需求的唯一方式就是“提問+傾聽”,而且必須做到有效提問。
要想做到有效地提問,銷售人員必須要遵循以下原則:
1確定自己的關鍵目標。如:爲了推進銷售;爲你的客戶制定最佳方案; 爲了擠壓競品;爲了拓展新客戶。
2面對客戶,隨機應變。如:談話內容在銷售的知識體系中;客戶需求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産品知識和公司知識; 全面、主動地了解客戶,與客戶進行愉快地溝通。
3多問“什麽”,少問“是不是”。如:是什麽引起這個問題?爲達成目標,我們應該采取哪些措施?遇到了哪些障礙?我們期望的最終結果是怎樣的?
4問題循序漸進。采取步步爲營的策略;問出客戶當前及未來的需求; 並引導客戶思考;我們的産品或服務所能解決的問題,爲客戶創造的利益核心所在等。
|
|
![]() |
|
 |
|